发布时间:2023-07-06浏览次数:126
中新网沈阳12月1日电 (李晛)由辽宁省知识产权局、辽宁省贸促会、辽宁省商务厅共同主办的“知识产权仲裁与维权”专题信息分享会12月1日在沈阳举办。
12月1日,由辽宁省知识产权局、辽宁省贸促会、辽宁省商务厅共同主办的“知识产权仲裁与维权”专题信息分享会在沈阳举办。辽宁省贸促会供图
辽宁省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庞宝国在致辞时讲到,知识产权因创新而生,因创新而变,是国际贸易的“标配”,是高质量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保障。辽宁省贸促会、辽宁省国际商会在服务企业工作实践中,十分注重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仲裁与维权工作。本次“知识产权仲裁与维权”专题信息分享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共同落实好省知识产权局、省贸促会、省商务厅三部门签署的《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合作备忘录》的具体举措。
庞宝国表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知识产权服务提供了空间;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需要各部门和企业携起手来,开展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加强知识产权海外服务、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管理能力、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和业务交流;对企业而言,需要在各类交易链条上加强自我权益的保护,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进行权利的申请或登记,善于通过法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被诉侵权企业应当积极应诉。
辽宁省知识产权局二级巡视员薛军在致辞中讲到,知识产权仲裁具有意思自治、一裁终局、保密性、裁决国际承认和执行等诸多优势。知识产权仲裁机构的经验优势、专家优势、网络优势,十分契合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专业性较强等特点。无论是促进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还是推广国际知识产权规则,都离不开知识产权仲裁机构在知识产权保护与争议纠纷解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示,为落实好《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合作备忘录》,辽宁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商务系统和贸促机构将积极发挥作用、加强部门协同,为企业做好服务,持续完善辽宁省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为推动辽宁省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知识产权助力。
会上,辽宁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协作部部长赵雪介绍了中心维权协作工作,推介了省内沈阳、大连和丹东3家知识产权仲裁院。沈阳知识产权仲裁院仲裁员、上海段和段(沈阳)律师事务所姜连山律师就知识产权保护和仲裁策略与实务作了分享。省内相关企业、服务机构和单位共500余人通过线下或线上的方式参与分享会。(完)
中新网武汉12月1日电 (记者 张文晖)实现“双碳”目标,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近年来多地发展规划提出要探索建设“光储直柔”建筑。12月1日,施耐德电气宣布其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在武汉正式落成。
12月1日,施耐德电气宣布其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在武汉正式落成。主办方供图
当前,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能源行业的共识及努力方向。然而,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的“源随荷动”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电力的消纳和调配需求,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挖掘用电侧的调节潜力变得至关重要。
建筑能耗是中国能源消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政策推动、光伏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和建筑工业融合、协同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建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大助力。这其中,“光储直柔”技术不仅能提升建筑能效,还可以进一步实现电能替代与电网友好交互的新型建筑能源系统,是实现建筑减碳的创新手段之一。
什么是“光储直柔”?“光”是指在建筑物表面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储”是在建筑内布置分布式蓄电以及利用智能充电桩、电动汽车等,使建筑成为一个储能场所;“直”是指建筑内部采用直流配电;“柔”是指使建筑用电系统成为电网的柔性负载。
12月1日,施耐德电气宣布其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在武汉正式落成。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记者在示范基地落成现场了解到,此次落成的武汉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可通过完整直流产品、解决方案以及系统层面的柔性调节能力,实现新增充电桩等关键负载100%的光伏绿电供给,并结合已有光伏发电,帮助整个工厂每年减少577吨的碳排放,由此实现年均13%的减碳目标。随着方案的逐步迭代,未来该示范基地将持续帮助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实现高效用能、清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能源管理低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任婧表示:“入华36年来,施耐德电气凭借自身强大的数字化基因,为中国各行业绿色转型发展不断赋能。武汉光储直柔示范基地的正式落成,是我们在武汉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未来,施耐德电气将持续以创新精神引领行业升级,积极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在建筑、工业和城市应用领域的广泛应用,立足武汉,辐射全国,在为武汉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贡献智慧力量的同时,助力中国各大产业加速迈向高效和可持续未来。”
据了解,目前中国已落成多个光储直柔建筑,如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的环球供电服务中心营业厅、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中建绿色产业园办公楼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曾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2050年前后,我国风电光电的装机容量会占到电力总装机容量的80%以上。将建筑物变成“充电宝”,能够柔性用电,发挥调节和储能的功能,有望破解电力系统的难题,这也是设计发展“光储直柔”的目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