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5浏览次数:186
“火彩琉光”山西省古法琉璃艺术展现场。耿鹤然 摄
中新网太原12月1日电 (杨佩佩)“火彩琉光”山西省古法琉璃艺术展12月1日在太原开展,近140件琉璃展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呈现出古法琉璃技艺在建筑、造像等领域的绝妙风采。
琉璃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与思想情感的完美结合,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山西是中国琉璃的主产地,历史悠久,存续完整。千余年来,这一技艺相承不衰,留下许多优秀作品,其分布之广,匠师之多,是“中国琉璃艺术之乡”。
展览展出近140件琉璃作品。耿鹤然 摄
展览现场,一对“孔蓝大象”琉璃展品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拍照,这一展品出自苏氏琉璃第八代传承人苏永军之手。拥有600余年历史的苏氏琉璃兴盛于明代万历年,清嘉庆年间,苏氏琉璃还曾是北京皇宫指定的供瓦基地。
古时,大到皇家林园、庙宇殿堂,小至影壁神像、文房饰品,都少不了琉璃装点。山西中部由苏氏琉璃所建庙宇、门楼和戏台众多。2008年,以“苏氏琉璃”为代表的山西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孔蓝大象”琉璃展品。苏永军 摄
苏永军介绍,在自己众多作品中,选择这对“孔蓝大象”参展,意义非凡。其用古法琉璃技艺烧制而成,并使用了苏氏琉璃的独家配方——宫廷黄和孔雀蓝。希望通过展品与现场的琉璃匠人交流学习,让更多民众了解琉璃技艺。
山西青年雕塑家刘瑞杰的琉璃作品《犍陀罗》。 杨佩佩 摄
此次展览策展方表示,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瑰宝,而传承和创新正是不竭的动力源泉。希冀通过本次展览,吸引更多民众领略古法琉璃巧夺天工之美,同时也勉励更多民间艺术工作者,创新思路,把山西丰富的文艺资源转化为优秀作品,把精湛的民间工艺转化为优质产品,让古法技艺焕发新光彩。(完)
12月1日,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凤山糖厂内,满载甘蔗的卡车排着长队等待卸货开榨。当日是该县2023/2024年榨季开启首日,农户采收的成吨甘蔗倾倒入处理区内,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糖香。柳城县种植甘蔗的历史可追溯至百年前,如今小小甘蔗成为当地农户的“甜蜜”事业,该县共有甘蔗种植户40399户,户均种蔗收入达3.72万元。
图为嘉宾将甘蔗投入处理区内,庆祝开榨首日。刘俊聪 摄
图为满载甘蔗的卡车在厂区内排着长队。刘俊聪 摄
图为卡车将大批甘蔗送入处理区内。刘俊聪 摄
图为大量甘蔗通过传送带运入生产区域。刘俊聪 摄